“中国好人”朱长平:你活一天我守一天

32年照顾瘫痪丈夫 相濡以沫 一个人撑起一个家 不离不弃

 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,卓文君提笔写下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的千古绝唱,与司马相如谱写了一段传世佳话。两千多年后的古城寿州,一位平凡的下岗职工三十二年如一日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“白首不相离”的真谛。
  今年5月份,朱长平成为了“中国好人”,候选明年的全国道德模范,11月份,寿县文明办为其申报安徽省劳动模范。近日,本报记者来到寿县八公乡,走进了朱长平的家,听她讲述她与丈夫李多华的爱情故事,听她诉说她在这11680多个日日夜夜里的痴情和坚守。
  刚走进这几间简陋的平房,记者就看见朱长平坐在床边,端着一碗水,一勺一勺往李多华嘴里送。今年56岁的她,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,岁月的沧桑仿佛布满了她的脸庞,人间的真情俨然化作了她头上的缕缕白丝。

30多年前,两名先进生产者走进幸福里
  1971年, 18岁的朱长平还是当地草包厂工人,这一年她获得了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。这让朱长平喜出望外,而让朱长平没想到的是,从小一起长大的李多华也在石料厂获得了这项殊荣。
  李多华比朱长平大四岁,平时两人并不常往来,自然话也不多。在同时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后,要经常在一起开会,为其他工人做表率,他们的关系也渐渐近了。在那个人人追求进步的年代,两人因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而渐渐互相吸引。1975年,两人如愿结了婚,引来四里八方乡邻们的赞叹。
  “当时我们结婚也比较新潮,是旅游结婚的,征得了双方父母的同意后,我们两人去了淮南,还有附近的几个地方玩了几天。”朱长平说。

两场意外,却让她爱得更坚决
  1979年,两人结婚四周年,儿子已经四岁,女儿也要满百日了,这个四口之家正朝着幸福的日子奔去。可是,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却将这个家庭推向了幸福的边缘。
  回想起那天得知不幸消息的那瞬间,朱长平仍然刻骨铭心。当时她正在石料厂打石头,突然听人说李多华在干活时被一块松动的石头砸下山,已没了知觉。她扔下手中的铁锤,才发现两腿已发软。
  见到丈夫李多华时,他已经不醒人事。朱长平带着他由县医院转至淮南第一人民医院、再转至上海医院辗转各地几家医院,经过几个月的救治,虽然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丈夫的性命,可由于丈夫脊椎受伤严重,最终导致高位截瘫,永远也站不起来了。朱长平感到天塌下来了,一个人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偷偷的哭了。
  哭过之后,朱长平想了想,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脆弱下去,儿子和女儿还小,丈夫现在还需要人照顾,这个家的担子还需要她来扛,于是她把眼泪鼻涕一擦,回到了家里,拿起水桶出去挑水了,她要烧一锅热水,为丈夫擦洗身子。
  从那天之后,20多岁的朱长平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,挑水、做饭,帮丈夫穿衣洗漱,照顾一双儿女。
  在朱长平儿子6岁那年,一天她挑水回来,见6岁的儿子用手在抹着满脸的沙子凄惨的哭叫,瘫痪在床的丈夫由于手脚无力,使劲地昂着头,口齿不清地叫喊着,儿子一个劲地喊疼。
  原来儿子在门口玩沙子的时候,捧起沙子,往上扬时不小心撒到眼中,儿子不懂事一个劲地揉,越揉越痛,疲惫的朱长平迅速抱起儿子往诊所跑去,诊所医生建议到县医院就诊,结果终因贻误时间导致左眼失明。

 

苦中作乐,重树丈夫对生活的希望

  儿子失明后不久,女儿和同伴玩耍时,不幸被砸了头。朱长平急忙抱着女儿去了县医院,一时忘了安抚不知情的李多华。李多华以为女儿伤的很严重,想想家里接二连三遭遇的不幸,觉得自己成了累赘,于是,他趁着朱长平在医院没回来,颤颤巍巍的从床头柜上摸出了一瓶药,一口气全吞了。
  朱长平回到家后,李多华把妻子叫到床前,对她语重心长的说了很多感谢的话。朱长平听的一头雾水,细问之下,才知道原来他服药了。刚从医院回来还没喘够气的朱长平又急忙把丈夫送到医院抢救。
  等李多华醒来后,夫妻俩在医院里抱头痛哭。朱长平对丈夫说,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守着你一天,有你在,我们这个家才算完整。生活苦点没什么,只要我们一家四口能在一起,再重的担子我也背得起来。
  在朱长平的疏导下,李多华再也没有产生过自杀的念头。而朱长平却更加注重对丈夫的照顾。平时会经常和他唠唠家常。有时不在家,也会把电视放给他看,分散他的注意力。孩子们也很配合她,经常在家举行卡拉ok大赛,四个人关起门来自娱自乐。
  “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,苦中作乐,事情已经坏到这个地步了,不会再坏到哪去了。那就要把心情放开朗点。”朱长平说。
  为了挑起家里的重担,朱长平一边照顾着李多华,一边做着临时工,摆着地摊,卖着早点,一分一毛的挣着、一点一滴的省着。

 

事无巨细,32年亲力亲为照顾丈夫
  这32年来,朱长平从未出过远门,尤其是当儿女们长大了,各自离家后,她连家门也很少出了,一心一意在家服侍李多华。
  李多华脊椎受伤严重,手脚发软无力,无法拿起筷子,喝水、吃饭,朱长平只好一口一口的喂,寒冷的冬季,等喂好丈夫,她的饭菜已经冰凉。每天她都要双腿跪在床上,一手抱着丈夫,一手给他擦身子,一擦就是半个小时,丈夫身上干净了,她却累得大汗淋漓。
  丈夫大小便无法自理,只能在床上,细心的朱长平就在丈夫的身下铺上塑料垫,放上一叠厚厚的棉垫和卫生纸给丈夫备用,冬天,特别是阴雨天,棉垫晒不干,朱长平就放在炉子上烤干,有时一天就要换洗四五次。
  为防止丈夫卧床太久手脚麻木,朱长平坚持每天为丈夫按摩,帮助他舒活经络。天晴时,朱长平还把丈夫抱上轮椅,推他出去坐坐,一边让丈夫听着喜爱的广播节目,一边给他剪剪指甲。在这期间,朱长平还学会了简单的理发手艺,这些年,丈夫的发型都是她打理的。

采访手记:再一次相信了爱情

  她是个很聪明的女人。这天,时值中午,采访近一半时,朱长平说要将丈夫搬上轮椅,推出来晒太阳。我们看到她非常麻利的将丈夫穿衣系鞋,抱上了轮椅,为防轮椅滑走,她用一根布带将轮椅的腿绑在床腿上,这样就将轮椅固定了。她又是个“愚蠢”的女人,在丈夫瘫痪时,很多人劝她改嫁,甚至李多华也以死相逼,但是她就是对他不离不弃,坚守着他也坚守了这个家32年。
  朱长平一家现在住在石料厂废弃的磅房内,她开了一间小杂货铺,生意时好时坏。跨进大门,第一眼看到的是贴在墙上的一幅字:“自食其力”。虽然上面落满了灰尘,但是这四个字在这个家里异常光辉。这是朱长平女儿理发店开张时,朱长平送给女儿的祝福。这也是朱长平几十年来坚守的原则以及教育子女的心得。
  如今,女儿和儿子都已经自食其力,获得了自己的幸福生活,女儿李霞在上海务工期间,因救助过一对残疾夫妇,被上海嘉定区江桥太平村评为“新村民八星文明家庭”,朱长平对儿女们的期望实现了。
  采访最后,我们与朱长平夫妇握手言别。李多华的手依然是白皙圆润,握起来很舒服;而朱长平的一双手却布满了老茧,以及深深浅浅的口子,这三十二年的风风雨雨,几多磨难,似乎全写在了这双手上。

版权声明:本网尊重知识产权,任何单位、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,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。关于版权问题,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特此声明。
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:六安广播电视报社
六安广播电视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
投稿电话:0564-3284422 投稿邮箱:news@lunews.gov.cn 经营许可证编号:皖ICP备06002640号
“中国好人”朱长平:你活一天我守一天⊙⊙⊙⊙⊙⊙⊙⊙⊙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