皖西农业始于新石器时期

读史撷珍话六安之四
皖西农业始于新石器时期
〇史红雨

  皖西北部为淮河支流史、淠两河下游冲积平原,与中原相接,是皖西开发最早的地区。东南是巢湖水系杭埠河、丰乐河流域,为丘陵和平原;西南是大别山区;两者之间为丘陵及岗地,多样的地形为发展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
  早在新石器时期,皖西就开始了原始农业。先民用耜耕田、蚌壳除草。大禹除在皖西治水外,还让他的助手益教当地百姓“农殖百谷”。在皖西新石器遗址中,发现过水稻种子和碾磨粮食的原始工具砺石。
  春秋时期,皖西北部以芍陂(安丰塘)为中心的农业区开始形成。楚庄王时,孙叔敖“决期思之水(今固始境内),灌雩娄之野(今霍邱西部和南部)”修了大业陂,即水门塘;后又主持兴修了芍陂,“纳川吐流,灌田万顷”。这一系列巨大水利工程,奠定了皖西北部2000多年农业发展基础。水门塘堪称“天下第一古塘”,安丰塘堪称“天下第一大塘”。
  西汉初年,刘邦将侄儿刘信封地龙舒。刘信组织百姓开凿七门堰(杭埠河下游),以后经东汉刘馥、明代刘显组织维修,逐渐发展为皖西的高产农业区。现在安丰塘、水门塘、七门堰都纳入了淠史杭水利工程,是“长藤”上的“大瓜”。
  东汉明帝时,水利专家王景担任庐江太守,主持了大规模维修芍陂工程,制订了保护水利设施的规约,刻在石碑上让大家遵守。他还大力推广牛耕,督促百姓种桑养蚕,学习丝织技术。这样一来,皖西北部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。
 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,战乱严重破坏了皖西经济。241年,吴将琮全甚至扒开了芍陂。东晋初年,晋元帝下诏,督促淮河以南的农民在水稻以后,放干田水,播种三麦。皖西长期沿用的麦稻两熟制从这时逐渐形成。
        (未完待续)

版权声明:本网尊重知识产权,任何单位、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,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。关于版权问题,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特此声明。
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:六安广播电视报社
六安广播电视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
投稿电话:0564-3284422 投稿邮箱:news@lunews.gov.cn 经营许可证编号:皖ICP备06002640号
唐朝最高处罚为绞刑⊙清代“限娱令”:哪些“不健康”曲目遭禁演⊙皖西农业始于新石器时期⊙⊙⊙⊙⊙⊙⊙⊙